“6.26 ”国际禁毒日|健康人生,绿色无毒



2024年6月是第14个全民禁毒宣传月,6月1日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》颁布实施16周年纪念日,6月26日是第37个国际禁毒日。今年全民禁毒宣传月的主题是“健康人生,绿色无毒”,让我们一起行动,对毒品说NO!

2024年6月是第14个全民禁毒宣传月,6月1日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》颁布实施16周年纪念日,6月26日是第37个国际禁毒日。今年全民禁毒宣传月的主题是“健康人生,绿色无毒”,让我们一起行动,对毒品说NO!

z6尊龙·[中国]官方网站


Q1

药物滥用等于吸毒吗?
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,毒品是指那些能够引起人体依赖的麻醉和精神类药物。这些物质在合法医疗实践中用于治疗,但若被滥用,则转变为毒品,例如吗啡、氯胺酮和度冷丁等。

药物成瘾,也被称作药物依赖,表现为对特定药物的强烈渴求和持续使用,分为心理依赖和身体依赖。心理依赖涉及对药物的极度渴望和满足感,而身体依赖则表现为若停止使用,将引发一系列戒断症状,包括恶心、呕吐、焦虑、精神萎靡,甚至休克。

药物成瘾是一个全球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,可引发精神心理问题,如社交障碍和焦虑,部分成瘾者可能并发精神分裂症、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。失去对药物使用的控制是药物成瘾的主要特征,一些成瘾者为了获取药物,可能会不惜一切代价,甚至涉及违法行为。

Q2

成瘾性药物有哪些?

成瘾性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:

镇痛药 如吗啡、度冷丁、芬太尼等,因其出色的镇痛效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,但它们也容易迅速引起强烈的心理和身体依赖。因此,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使用,避免自行增加剂量。

镇静催眠药 如苯巴比妥、水合氯醛等,这些药物易引起心理依赖,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身体依赖,以及嗜睡、反应迟钝、意识模糊等不良反应。目前,这些药物多在特定医疗检查中短期使用,而安定类药物则成为常用的替代品,尽管长期使用或大剂量使用也可能导致依赖。

精神兴奋药 如甲基苯丙胺(冰毒)、利他林、可卡因等,这些药物具有减少睡眠、消除疲劳的效果,常在考试和竞技体育中被滥用,且具有强烈的成瘾性。

镇咳药 如可待因、阿片酊、麻黄碱等,因止咳效果显著而被广泛用于复方感冒药中,长期服用可能形成心理依赖,戒断症状与海洛因相似。

Q3

吃药为什么会成瘾?

成瘾性药物能够激活大脑的奖赏系统,特别是中皮质边缘多巴胺系统,导致多巴胺释放,引起愉悦感和行为过度。这种愉悦感增强了对药物的渴望和再次使用的冲动。随着药物的重复使用,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发生持久的病理性变化,适应了药物的存在,一旦停止使用,便会出现戒断症状。

药物成瘾的影响因素包括药物特性、个人特质、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等。

药物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在药物成瘾中起重要作用。脂溶性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造成成瘾。挥发性药物易吸入,为多次使用提供了便利条件。起效快、作用强的药物增加了滥用的可能性。半衰期短的海洛因比半衰期长的美沙酮更易产生突然、强烈的撤药综合征。

个人因素 个人素质和精神状态失调是药物成瘾的主要条件因素。喜欢冒险、好奇心强的人更容易去尝试成瘾性药物。成瘾者往往会同时使用多种药物。

遗传因素 基因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作用,因而也决定了药物成瘾的危险性。父母为嗜酒成瘾者,子女出生后即使由不饮酒的养父母抚养,其嗜酒的可能性也比一般人高。

社会环境因素 如果多个家庭成员有药物滥用现象,那么本人就很可能出现药物成瘾。药物供应、同伴压力、孤独和其他环境因素都会在成瘾中发挥作用。

Q4

如何识别药物成瘾?

药物成瘾的症状多样,涉及行为、情绪、身体健康和外表的变化。行为变化可能包括兴趣爱好、社交关系、学习和工作表现的变动;情绪和个性方面可能表现为过度兴奋、易怒、愤怒或偏执;身体健康和外表方面可能表现为失眠、体重变化、颤抖或疲劳等。

如果个体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三条,即可诊断为药物成瘾

1.耐受性;

2.撤药症状;

3.长期或大量用药史;

4.主观上持续需求、不能减少或控制使用;

5.花费大量时间获取药物;

6.因使用药物而减少了社会、职业和娱乐等活动;

7.不顾健康、本人经济状况、社会方面问题而持续用药。

“6.26 ”国际禁毒日|健康人生,绿色无毒

Q5

成瘾性药物还能吃吗?

尽管成瘾性药物存在成瘾风险,但在医生指导下的合理使用可以有效地治疗疾病,如缓解疼痛、改善睡眠质量、治疗咳嗽等。

成瘾性药物是一把双刃剑,应在有适应证和处方的情况下使用,避免滥用,以发挥其治疗作用并降低成瘾风险。

Q6

应如何避免药物成瘾?

滥用药物是造成药物成瘾的主要原因,包括未经医嘱随意改变药物用量、改变用药途径、擅自用药、为减轻精神压力依赖性服药等。为了避免药物成瘾,在使用成瘾性药物时,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

第一,只在正规医疗机构或药店购买药品,且处方药需凭医师处方。

第二,严格遵循医嘱使用药物,包括剂量、用法和疗程,避免自行调整。

第三,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非预期症状,应及时与医生沟通,调整用药方案或更换药物。


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

从现在做起

从你我做起

珍爱生命,远离毒品

健康人生,绿色无毒!